点赞!这位托普人荣获“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!
“李家沟泥石流”“绒戈滑坡”“达拉崩塌”……2021年6月16日凌晨2点,丹巴县太平桥乡一轮强降雨突如其来,刚刚出门观察完雨情回到防汛值班室的赵勇还没来得及坐下,便开始跟太平桥乡各村上的防汛值班点迅速联系了起来,乡里很多村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泥石流、滑坡等自然灾害,这让赵勇紧张了起来。他把各村的情况认真记录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上,并随时准备着冒雨出门,指挥调度村民做好防汛工作……
这是赵勇从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来到太平桥乡扶贫的第26个月,熬完这通宵后,他就要完成扶贫工作回到学校了。“这两年熬了无数个夜,今天是最后一夜了。站好最后一班岗,给两年的扶贫工作画一个圆满的句号。”赵勇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,两年前,自己进村时,走的就是眼前这条蜿蜒、狭窄的山路……
“2019年4月,学院领导有意让我代表学院去接任驻村扶贫工作,找我谈话时,我‘压力山大’。扶贫干部的背后是千金重担,我什么都不怕,就唯独怕我自己不能胜任。”去扶贫前,赵勇在学院的信息中心从事技术岗位13年了,如果去扶贫,可能面临的是基层工作、行政工作和村民的服务工作,赵勇心里打起了“小鼓”。于是,赵勇找到学院第一任扶贫干部了解扶贫情况和扶贫工作内容,做足了功课后,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工作,便决定:到扶贫一线去,担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。
虽然定下了决心,但真要离开两年去扶贫,很多困难都迎面而来。第一个就是家人和孩子。“当时,大女儿6岁,该上小学了,刚接到成都一所小学的录取通知。小儿子才1岁多,我这一走就得好几年,家里老人、小孩都没法照顾。”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,赵勇把妻子和孩子都安排回了老家,跟老人一起住。“这样可以相互照应,但大女儿就只能回老家读小学,会觉得对孩子有些亏欠。好在家人都很了解和支持,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去扶贫的决心。”赵勇说。
安排好了工作和家庭,带着压力和挑战,赵勇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扶贫的路。到了丹巴县入职的第一天,赵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,一直到凌晨才忙完。“刚去扶贫时,就赶上了汛期,紧急的防洪任务,加上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,我一夜都没睡。”第一晚,赵勇躺在陌生的床板上没合眼,他知道,两年艰苦的驻村生活,就要从这个“不眠夜”开始了。
山高谷深,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对太平桥乡的印象,每年5-10月,将近半年的时间这里都是汛期,暴雨会导致滑坡、泥石流和随时的道路垮塌,这是乡干部们最害怕的事,也是当地最大的事。“汛期一到,我们就要24小时值班,观察雨势情况,一旦出现周边村上有危险,我们第一时间就要赶到现场去抢险防汛,每年的这段时间,都睡不了一个踏实觉。”赵勇回忆起扶贫两年中记忆最深的事。
2019年7月,赵勇刚到太平桥乡一个多月,乡上的三岔沟由于夜间大雨出现了泥石流,整条道路被全部冲垮了,进村的路也被堵住了。赵勇一大早就跟随乡干部来到垮塌的路段。看着眼前被暴雨冲的满是淤泥,完全垮塌的路段,赵勇被震惊了。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残酷的自然灾害。“现场太惊险了,泥石流下来直接把路段冲垮了,那个村子上完全停水、停电,也没有网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汛期里经常发生的事。”有经验的村干部告诉他,如果不及时处理,村民们会面临着长时间断水、断电的情况,如果暴雨持续,还极有可能导致二次塌方。“没水,没电,没网怎么生活?”还没等赵勇思考,干部们就喊上赵勇赶紧开始了排险工作。“10多名村干部拿着锨头,说干就干起来了。”赵勇回忆到。
只有90多斤的赵勇卷起裤脚,弯着腰,黑泥水已经超过了膝盖,他蹚着水,扛着锨,学着其他干部和乡民的样子,把垮塌路段的污水一点点地往外排,这一干就是近十个小时。
当时,他的同事用手机给他拍了一张照片,照片上瘦瘦弱弱的赵勇穿着迷彩服,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,脚下沾满泥水、头上冒着汗水,眼神里满是坚定。
“就是那第一次抢险,让我感受到‘党员干部冲在前面’并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身为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奋战在防汛一线的责任和担当。我更意识到,‘扶贫’是一个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、诠释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难得机遇。脚下沾满泥泞,心中装满的是村民。”说这句话时,赵勇眼神里是和抢险时一样的坚定。
像这样每天24小时待命,常常半夜出发或半夜回来,通宵抢险的情况,赵勇两年间经历了数十次。有的时候,实在太累,就在椅子上休息片刻,没时间吃饭,就用饼干充饥,随时准备迎战险情。“险情就是命令,作为驻村干部,守护村民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就是最重要的事,防汛抢险,就是和时间‘赛跑’,片刻都不敢耽误。”
托普学院对口扶贫村是太平桥乡黑风顶村,可是由于太平桥乡扶贫工作繁重,当地政府决定把赵勇抽调到太平乡党政办负责行政工作。
“收发文件,整理党建文件,跟着乡长进村调研,梳理贫困户情况,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,扶贫对象基本信息、帮扶信息采集录入,精准扶贫档案整理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,其实做起来也是千头万绪。在开始时,赵勇也会因为贫困户询问的一些政策问题和前期扶贫情况的问题,被问得哑口无言。
“做好扶贫工作,先要丰富自身知识,再就是沉下心来。”为了尽快提高扶贫工作能力,赵勇经常下班之后把自己泡办公室里,认真学习、研读各类扶贫政策文件,吃透各项业务。经过半个月的熟悉,一张张数据精准的表格、一堆堆精心整理的扶贫档案,赵勇都牢记于心,很快地就对扶贫干工作熟悉了起来。
除了乡上的工作外,赵勇还负责学院与对口扶贫的黑风顶村所有的对接和沟通工作,一边连着扶贫村,一边连着学院,为学院架起了精准扶贫的“亲情桥”。学院志愿者团队“三下乡”时,赵勇跑前跑后联系村上的小学和贫困户;学院代表来村子里慰问时,赵勇为同事们介绍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……“这些琐碎的事情不值一提,但做好这些工作,也是扶贫的一部分。”采访时,赵勇说的最多的话就是;“其实,也没有什么故事,没有那么多感人的事例,也不是每天都能够充满感动和热血,两年多扶贫,其实就是把每一件平淡的事情做好,这就是最大的扶贫。”赵勇笑着说。
说起令他感动的事,赵勇想起了离开扶贫乡的那一天。“我怕我没有机会,跟你说一声再见,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……”6月17日,太平桥乡为赵勇举办了欢送会。会上,当乡里的领导和村民抱着赵勇唱着这首歌时,赵勇哭了。“这是扶贫两年多的时间里,第一次落泪,太多的不舍了,这段扶贫的记忆会是一辈子珍藏的回忆。从扶贫的舞台回到熟悉的讲台,作为党员,我依然会保持党员该有的样子,在关键时刻,如果需要,我依然会挺身而出,冲锋在前。”赵勇说。
托普学院编辑 / 龙璇
「 托普学院 大 学 生 传 媒 中 心 」投稿 & 加入我们 xcc@scetop.com